H5劃頁動畫,相信大家已再熟悉不過。隨著越來越多H5生成工具不斷出現和各自功能提升優化,H5制作成本已越來越低,周期越來越短。就推廣效果來說,雖然在付費轉化率方面的成效一般,但在提升品牌曝光率和事件影響力方面,可以說是廣告互聯網視覺革命的先行軍。
歡迎關注點融設計中心DDC微信公眾號:「微信ID:DR_DDC」
作為移動端主流營銷推廣方式的一種,雖然曾一度因時效性短、轉化成交下單率低、創意成本高等原因廣受詬病,但到現在,能依然受各大品牌商和UED團隊青睞,還能讓微信平臺特意為H5推廣定制權限規范并為優秀作品大開綠燈。H5的作用影響力可見一斑。
縱觀H5整個創作過程:策劃、操作邏輯構思、腳本草圖繪制、設計制作、開發實現…真的會很嗨,但當大家都在致力于研習H5的不同表現手法時,是否有關注和反思一個問題——我們的H5會不會看起來像是自娛自樂?
終于扯到正題了,high還是要high的,但怎么做到讓H5不止于自嗨?
首先了解幾種用戶現象——什么情況下會促使用戶點擊或主動轉發?
1. 用戶發自內心覺得喜歡
戳中用戶痛點,自然會引起共鳴。以下痛點,可以試著戳戳看:
好玩-互動娛樂類、輕型小游戲。像早前火爆朋友圈的腦洞神作“圍住神經貓”和最近百度外賣的“種太陽”。
炫酷—開進你朋友圈的寶馬的M2上市推廣、淘寶造物節全景圖重力體驗邀請函,還有其他各種牛逼的3D H5、VR H5,一看就跟外面那些五(yao)毛(yan)特(jian)效(huo)不一樣。
實用—如“十個iPhone手機使用技巧” 和“絕對干貨!!旅行收納實用技巧匯總”,這種一看就low不屑點開,但身體還是會很誠實的點開并悄悄發給身邊的好基友。
攀比心—曬消費,曬得分,曬皮膚年齡…能滿足人艱不拆的小小優越感和大家都曬我也得曬的“被”從眾心理。
同理心—能引起情感共鳴,細膩走心的內容,像“我們之間就一個字”,和最近頻頻讓人驚艷到的方太抽油煙機廣告,還有被淘寶一下就戳中味蕾的鲅魚水餃…
冷知識(漲姿勢) — 知乎、果殼、好奇心日報這些內容為王的平臺為我們提供的遠不止這些。
圖1:(部分案例)
2. 利益驅使下被動分享
比起細分領域的禮品,大眾優惠項—如返利、優惠券、購物券、電影券等吸引力一般會大一些。
其次要知道幾個數據真相:
只有微信推送的情況下,H5的活躍周期最多3天;
最佳發布推送時間為21點到22點;
6~8頁為H5最佳瀏覽頁數,P數過多或單P體量過大都會增加H5跳失率 。
(圖2:H5傳播監測分析工具DATASTORY)
了解這些數據后,再來思考幾個問題:
1. 活動背景/目的
拉新?留存?促活?提升品牌曝光率?不同目的決定策略方向及投入成本(成本意識很重要)
2. 針對用戶群體是哪些
從消費心理角度界定用戶群體不同屬性,為自己的目標用戶量身定制推廣題材(來自數英網的一則數據新聞:瀏覽量最高的1000個H5作品中,42%是心靈雞湯,最高17,358,480 uv;27%是測試題,最高49,940,339 uv;15%是社交互動游戲,最高2,892,047 uv;5%是大型品牌宣傳,最高551,195 uv。)
3.推廣渠道定哪些
除了H5本身的吸引力,渠道也是影響傳播的重大因素,微信公眾號、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微信廣告、微博、LinkedIn、QQ群、QQ空間、新聞客戶端、App廣告、廣點通,都是國內H5推廣的可行渠道,根據分析目標用戶社交習慣,針對性選擇渠道來有效提升傳播效率。
磨刀不誤砍柴工,確定市場需求和推廣目的,才有可能保證方案 “先做對,再做好”。(借用DDC運營設計師Gary的經驗觀點,與市場預期不契合,再好的創意方案也是不能推的)為避免“胎死腹中”的高成本悲劇,還是先做好這些前期準備工作
案例太少是不是看著不夠過癮?那些家喻戶曉的H5就不一一贅述了,分享一些身邊的案例:
案例一
某廣告公司六一兒童節的“自娛自樂”項目,但作為一次小范圍、零渠道費的推廣,意外收獲上萬PV,走心的選項題勾起一波80后的濃濃懷舊心,也算是一個不錯的case(http://fdc16b73d368.ih5.cn)
案例二
傅園慧受采訪第二天粉絲暴漲,同日墨跡天氣的小游戲推出,追熱點就是要速度夠快,他們做到了,2天時間內PV輕松過百萬(http://promo.moji.com)
案例三
筆者幫朋友的項目做的設計支持,根據項目要求關鍵元素:老上海、紅色延安、舞臺劇來進行分鏡創作。由于p數過多,動效繁碎,對加載速度有所影響,算是一個有經驗教訓的case分享給大家:http://www.miaos.me
H5要兼具娛樂性和推廣性,不是件容易事。但如果能兼顧市場需求同時又能讓設計“玩”起來,是件聽起來挺刺激的事兒。
數據能幫我們驗證一些問題和發現一些潛在趨勢,但PV/UV也不是衡量推廣效果的唯一標準,沒有達到百萬用戶的H5就不是好的營銷推廣?也不然,定位精準用戶,找到適合的推廣方式才是重點要考慮的。
以上bibi純屬個人愚見,個中觀點受身邊運營前輩們耳目熏陶,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產品運營、市場推廣干貨,推薦關注以下個人比較熟悉的自媒體/自由撰稿人:鳥哥筆記、互聯網er的早讀課、螢火新媒、杜大能耐。歡迎批評指正、交流探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