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是黑色滑塊。黑色滑塊定義了照片的黑場位置,也就是畫面中最暗的部分有多少。
如果輸出色階不動,調整黑色滑塊,黑色滑塊左側的亮度區域,都會變成純黑色。
而其他區域,則會不同程度的變暗。
下圖中我把黑色滑塊右移到數值顯示64的位置。
意味著原圖亮度小于64的深灰色區域,現在都變成了純黑色。
可以看到灰度圖中,原來不同深灰的I、II、III、IV區域,現在已經變成了漆黑一塊。
其他灰度區域,也有所變暗。
類似的,白色滑塊定義了照片中的白場位置,也就是照片中最亮的部分。
如果輸出色階不動,調整白色滑塊,白色滑塊右側的亮度區域,都會變成亮度255的純白色。
其他區域,亮度則會不同比例的提高。 下圖中我把白色滑塊左移到數值顯示165的位置。
意味著原圖亮度大于165的亮灰色區域,現在都變成了亮度255的純白色。
可以看到灰度圖中,原來不同亮灰的 VIII、IX、X區域,現在已經變成了純白一片。
如果同時把黑色滑塊、白色滑塊往中間移動,意味著照片中的純黑、純白區域會大大增加,增加照片的反差對比度。
直方圖中間的滑塊叫中灰滑塊,對應了圖像中亮度值正好為128的中灰部分。
中灰滑塊左側,與黑色滑塊之間,也就是照片的暗部(亮度值小于128大于0)。
中灰滑塊右側,與白色滑塊之間,則是照片的亮部。
如果左移中灰滑塊,可以看到亮部區域大大增加,暗部區域大大減少。
反映到照片中,可以看到整張照片更偏亮了。
如果右移中灰滑塊,則是暗部區域擴大,亮部區域減少。可以看到照片整體更加偏暗了。
通過左右調整中灰滑塊,我們就能改變照片的整體亮度。
直方圖下面還有一個叫做“輸出色階”的工具。 顧名思義,輸出色階控制了調整后圖像的亮度范圍。
左邊一個滑塊,控制了調整后照片的亮度下限,右邊一個滑塊,控制了輸出的亮度上限。
默認的輸出色階是0到255。也就是調整后的照片,最暗的部分亮度可以是0(純黑),最亮的部分亮度可以是255(純白)。